目前分類:保健 (49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顧筋骨的好食物

擁有健康關節才能舒適自在地活動,但全球有超過3.5億人罹患關節炎,亞洲每4人當中就有1人深受其擾;在台灣,關節問題更是導致殘障的首要疾病。

從保健食品市場也能看出端倪,台灣人一年就要吃掉近8000萬顆號稱保健關節食品,相關產品甚至成為國外返鄉旅客孝敬銀髮長輩的伴手禮,這些數字的背後,都隱含著國人對於「吃出好關節」的殷切企盼。

但是,究竟吃什麼對關節最好?

自我測驗:先試試以下測驗,看你的認知與常識是否正確?(是非題)

()1.關節炎或關節經常痠痛的人不可吃豆類、海鮮、菇類等食物,以免疼痛加劇?

()2.保護關節應多攝取膠質,豬腳燉花生是好選擇?

()3.年輕時應補充葡萄糖胺類保健食品,及早預防年老後出現退化性關節炎?

()4.吃香蕉易使關節炎症狀更嚴重,老人和關節炎患者要避免食用?

()5.吃魚油能保護關節?

()6.補充鈣質對骨質疏鬆患者有幫助,但在保護關節方面則無益處?

(解答於後)

三類好食物保護關節

 

醫生和營養師都直言,學術提及關節和飲食的相關文獻不多,不過仍有三類食物在保護關節的效果上被普遍認可。

1.抗發炎食物

 

關節炎是身體發炎反應,由於前列腺素是引起組織發炎的元兇,因此抑制前列腺素是減輕關節發炎症狀的主要途徑。

 

深海魚、魚油:富含Omega-3脂肪酸,可阻止前列腺素產生,最佳來源是鮭魚、鮪魚、鯖魚(小型青花魚)、鯡魚、大比目魚等深海魚類,馬偕營養師趙強建議一週吃魚3~4次,若吃魚油膠囊則一天攝取約6克。

蔥、薑、蒜、辣椒:薑已證實可抑制介白素和前列腺素的合成,減少發炎反應,效果類似一般消炎止痛藥物,既可減少發炎反應、又不會有副作用;美國臨床研究更指出,薑萃取物可以減輕關節疼痛,甚至減少止痛藥的服用。雙和醫院骨科病房主任邱彥碩醫師指出,蔥、蒜、辣椒也有類似效果,正因如此,四川人嗜吃麻辣鍋去風寒,風寒指的就是風濕。

柑橘類食物:富含類黃酮是最大特色,類黃酮素不但可加強關節內膠質的彈性,還能抑制關節發炎反應,更有捕捉自由基的功效。

其他含類黃酮素食物包括櫻桃、李子、鳳梨、木瓜、九層塔、甜椒等。

趙強提醒,柑橘類如柳丁、橘子、葡萄柚等水果,類黃酮素和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部位在「白絲」,最好一併吃下肚,他分享自己長年來的做法:用一支又薄又鋒利的水果刀,沿著柑橘類水果的外皮,削去薄薄一層,去除苦澀且多油的表皮,剩下的就如剝橘子一般,一瓣一瓣吃下肚。

2.抗氧化食物(延伸:抗氧化一日生活

 

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可對抗自由基,減輕關節不適,主要包括:

維生素A

類胡蘿蔔素:木瓜、南瓜、芒果、菠菜。

維生素E:腰果、花生、葵花子、杏仁。

維生素C:除了有抗氧化功效之外,還能做為膠原蛋白的輔酶,舉足輕重,來源食物有奇異果、葡萄柚、柳橙、芥蘭、青椒……等。

硒:研究報告指出,補充病人缺乏的硒,可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,硒的最佳來源有龍蝦、大蒜、洋蔥、全穀類。

3.有助於關節軟骨修復的食物

 

膠原蛋白及葡萄糖胺以軟骨的構造來說,最重要的成分是膠原蛋白和葡萄糖胺。

趙強建議,如果真的要從食物中補充膠原蛋白,白木耳比豬皮、雞爪好得多,因為動物來源的必需胺基酸不夠完整,且易攝取到多餘油脂。而葡萄糖胺保健食品適用於初期退化性關節炎患者,邱彥碩醫師指出,體重90公斤以下的人,每天要吃1500毫克,90公斤以上則須增加到每天2000毫克才有效。

有機硫化物

「硫」是構成人體結構的重要礦物元素,包括皮膚、頭髮、指甲、內臟和關節軟骨當中都含有豐富的硫化物。

邱彥碩醫師指出,MSM(甲基硫醯基甲烷,有機硫化物的一種)可幫助軟骨基質的支撐,等同於彈性蛋白,並可強化韌帶細胞的強度、增加潤滑黏液的分泌量。

十字花科如高麗菜、花椰菜、芥藍菜、蘿蔔都含有豐富有機硫化物,大蒜、洋蔥、蛋黃也是好選擇。

別忘控制體重和運動

 

儘管部份食物因為有抗氧化、抗發炎等特殊作用,被認為多吃有益關節健康,但專家更強調均衡飲食,多蔬菜少肉類有助於關節保養,邱彥碩更提醒,油、鹽、糖都使身體產生葡萄糖胺的效率變差,營養代謝消化變慢,因此烹調時也應遵循少油、少鹽、少糖的健康飲食原則。

更重要的是,控制體重才不會造成關節負擔,關節不會加速磨損,並且經常運動鍛鍊肌肉、同時增加關節靈活度,才是常保關節青春的不二法門。

 

吃出好關節5迷思大釐清

 

Q1:關節炎或關節經常痠痛的人不可吃豆類、海鮮、菇類等食物,以免疼痛加劇?

 

錯。造成關節炎的原因眾多,如退化性關節炎、風濕性關節炎、痛風性關節炎、僵直性脊椎炎……等,其中只有因血液中的尿酸太高,形成結晶累積在關節而產生的痛風性關節炎,才須避免吃動物內臟、豆類、魚皮、菇類、筍子、啤酒等高普林食物,其他類型的關節炎則沒有這項禁忌。

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在臨床就觀察到,許多非痛風的關節炎病人經常有此誤解,更且他們的年紀較長、牙齒咀嚼功能差,不吃豆類的結果反而造成營養不足,關節就更難修復。

Q2:保護關節應多攝取膠質,豬腳燉花生是好選擇?

 

錯。膠原蛋白是關節的重要成分,但豬腳的膠質雖多,卻沒有研究證實能直接對關節有益。

 

署立雙和醫院骨科病房主任邱彥碩指出,膠原蛋白不能被身體直接吸收,必須消化成胺基酸重新分解利用,再重組為蛋白質,因此無論攝取的是豬腳或一般瘦肉,在體內分解重組的過程都一樣,不需因豬腳含膠質高而認定對關節有特殊益處。

趙強則說,吃豬腳補關節是傳統「以形補形」的概念,其所含膠原蛋白經過分解重組後,雖然或多或少可做為修補關節的原料,但是豬皮並非好的蛋白質來源,因為當中所含的必需胺基酸不完整,多餘的胺基酸經過身體代謝產生含氮廢物,反而加重腎臟負擔,腎臟病人尤其要忌口。

Q3:年輕時應補充葡萄糖胺類保健食品,及早預防年老後出現退化性關節炎?

 

錯。葡萄糖胺可刺激軟骨細胞產生膠原蛋白和蛋白多醣,有助於修護受損的軟骨組織,使軟骨吸收足夠的關節潤滑液,維持關節健康。通常人體可自行合成足夠的葡萄糖胺,但隨著人的老化,合成速度變慢、變少,因此影響細胞新陳代謝,關節便發炎、疼痛,市售保健食品就是期望補充外來葡萄糖胺以補不足。

邱彥碩醫師指出,補充外在葡萄糖胺只對「初期的退化性關節炎」有效,且臨床研究顯示,僅三分之一的人能達到預期緩解作用,此外,葡萄糖胺沒有預防作用,因此就算年輕時攝取相關保健食品,也只是徒花冤枉錢。

Q4:吃香蕉易使關節炎症狀更嚴重,老人和關節炎患者要避免食用?

錯。國內外沒有文獻證實民間流傳的「香蕉傷筋骨」說法,趙強指出,其實就連關節耗損比一般人嚴重的運動員也應該吃香蕉,除了補給高熱量又便於攜帶之外,香蕉更能提供豐富的鉀,有助於體內電解質平衡。

Q5:吃魚油能保護關節?

 

對。魚油不僅能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,對於保護關節也有功效,邱彥碩指出,關節老化就是關節被日益堆積的自由基攻擊,是一種身體發炎過程,而魚油富含Omega-3,當中的EPA和DHA對於抗發炎有良好功效,可緩解關節發炎症狀。

但趙強提醒,許多罹患關節炎的人合併其他慢性疾病,同時服用阿斯匹靈,例如心血管疾病、曾做過心導管、發生過血栓的病患,就不可攝取魚油或銀杏等具抗凝血功效的食物,他建議直接吃魚以降低過量風險。

Q6:補充鈣質對骨質疏鬆患者有幫助,但在保護關節方面則無益處?

 

錯。補充鈣質雖然對於關節本身沒有直接的效果,但整體而言仍能保護關節。

邱彥碩醫師指出,有些病人感覺疼痛不適來自於骨質疏鬆,這時給予鈣質和維生素D之後,關節不舒服的症狀也通常能減輕。

趙強則從骨骼和肌肉結構整體分析:關節兩端連接著肌肉和肌腱,一旦這些部位的組織夠強韌,關節就能受到較好的保護,因此做任何動作時不易發生扭傷意外,而骨骼堅固也和肌力息息相關──骨密度高,才能承受強大的肌肉力量,因此攝取充足的鈣質以維持強健骨骼,可使肌肉有能力保護關節免於傷害。

資料來源:

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14853&page=1

www.compartmen.com

http://tw.shop.com/is250

文章標籤

中正骨科洪榮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痛到站不起來!當心髕骨軟骨發炎
【圖文提供/三采文化】 2013年12月30日 09:30
文/韓偉醫師

患者實例
電影結束散場,玲玲還沈浸在動人的情節餘韻裡,久久不能回神。這部接近3小時的劇情長片玲玲等了快1年才看到,為了不漏失任何一個片段,全神貫注的她連化妝室也捨不得去,現在終於可以輕鬆一下了。

沒想到,玲玲才剛要起身,膝蓋竟感到一陣劇痛,讓她馬上跌坐回原位,吃驚的玲玲再試著彎曲兩腳,沒想到稍一出力就痛得不得了,怎麼會這樣?玲玲忍著痛楚,不禁喃喃自語……,坐在位子上動也不動。一起來的朋友以為玲玲還在沈醉,催促她該離開了,正才看清楚玲玲的膝蓋怪怪的,兩眼還紅通通的……

發生原因

髕骨就是膝蓋骨,具有避震減緩膝蓋壓力的作用,上下樓梯時,髕骨需承受大約3到5倍的體重。頻繁或長時間的彎膝動作,會使髕骨軟骨慢性磨擦造成發炎,髕骨軟骨發炎也就是台灣俗稱的「軟化症」,是一種常見的膝蓋疼痛症,國外常見於患者看完電影之後,因此又稱「Theater sign (看電影的腳)」。

常見症狀

發炎初期的膝蓋前方腫脹,跨蹲、彎膝與上下樓梯時特別感到疼痛,同時彎曲時會產生壓磨的不適感或傳出「喀喀」的聲音,有少數患者會因為長期壓力,使軟骨龜裂甚至脫離而完全消失。

好發族群:爬山、爬樓梯、看電影、搬家時,沒有適當休息者。

治療方式:

1.使用消炎藥物消炎。

 

2.透過冰敷消炎。

 

3.避免加重症狀的動作(如跨蹲、彎膝等等)。

 

4.徒手物理治療改善膝關節組織的延展性。

 

5.利用四頭肌(大腿前方肌肉)強化運動復健。

 

5.利用膕繩肌(大腿後方肌肉)伸展運動復健。

 

6.開刀(只有物理、藥物療法失效時才使用)通常是復健持續1年以上沒有改善才會考慮進行。

 

韓偉醫師特別提醒

髕骨軟骨發炎一定要治療。一般的髕骨軟骨發炎,經過適當的物理、藥物治療與復健後即能改善,建議民眾不要為了速效而輕易開刀,增加不必要的感染風險。不過,無痛的壓磨感或喀喀聲可見於正常膝關節,不需特別在意,只有會痛才需要處理。

 

本文摘自三采文化出版《跑、跳、走到100歲!骨科名醫韓偉私房關節養護術》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top1health.com/Article/164/17116
www.compartmen.com

文章標籤

中正骨科洪榮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關節痛=成長痛?錯!恐是多關節炎

孩子莫名出現關節紅腫疼痛,千萬別當成單純的「成長痛」或運動傷害!1名國中生發燒、全身關節腫痛如刀割,連拿筆、吃飯、上學也無法隨心所欲,就醫發現發炎指數極高,排除感染和惡性腫瘤等疾病,確認為「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」(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,簡稱JIA),若放任不管,恐導致關節變形。

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 常見關節腫痛+晨僵

根據健保資料庫,台灣的發生率為每1萬名孩童有3.8人,盛行率為每10萬人有19.5人,每年約800多人在國內醫院定期追蹤、治療。臨床從1歲多的幼兒到高中生都有,高峰期發生在 11至15歲。

林口長庚醫院8月在《微生物免疫學與感染雜誌》發表的研究,分析1995年至2010年至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就診的292名慢性關節疼痛逾6週的孩童後發現,其中三分之二被診斷為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。這群病童確診時約9.5歲,平均有8.7年病史。男孩比女孩稍多,比例為1.21:1。

林口長庚的研究團隊更發現,國內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病童最常出現症狀的部位是膝蓋(59.5%),其次是腳踝(42.1%)、手腕(34.4%)與手部小關節(27.7%)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yahoo.top1health.com/Article/22/16391

www.compartmen.com

http://www.compartmen.com/specialty.htm

 

文章標籤

中正骨科洪榮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冬天關節要小心 10妙招預防傷害

 

關節與人體活動脫不了關係,不良的姿勢或不當的動作,都容易造成關節的耗損和傷害,要保護關節,首先要避免對關節造成傷害,以下整理了預防關節傷害的十個要點,只要生活中時常提醒自己,確實做到正確的姿勢和動作,關節不小心受傷時也能正確處理,就能避免關節受損或留下後遺症。

 

1.維持正確的坐姿和站姿,符合人體力學,使用正確拿舉重物的技巧

坐皆有靠

從頸部、背部、腰部、手肘到腳都有倚靠、支撐,因此,要坐滿椅子,背部要能完全服貼椅背,膝蓋與地面要稍大於90度,讓雙腳腳板能平放地面,必要時可使用腳凳或軟墊、箱子墊高。

椅子要有扶手,能調整到適當高度,讓雙手可以自然垂下敲打鍵盤,不會手臂騰空或聳肩。最好有頭枕與頸部同高,支撐頸部,讓頸部得以放鬆。

日常站姿

(1)通勤等車、電梯時,可縮小腹、挺直脊椎,練習深、長的呼氣、吸氣,利用站著的機會,鍛鍊身體軀幹中心、橫膈膜到骨盆腔底之間的核心肌群,讓核心肌群發揮保護、支撐脊椎的功能。

(2)沒座位必須久站時,可尋找稍微突起的踏板,盡量輪流將一隻腳踩在踏板上,以屈曲臀部、膝蓋,避免腰椎過度前傾,能減輕腰部的負擔。

(3)盡量少穿高跟鞋。如果非要穿,盡量選5公分以下、鞋跟粗的鞋比較好,重心較穩,同時要注意隨時收腹部,以減少腰部前傾的弧度。

(4)腰痛期間,洗臉可先微彎膝蓋再彎身;刷牙或梳髮時,可一腳在前,一腳在後,減少脊椎的受力。

 

拿舉重物技巧

(1)避免只用單側肌肉出力,重物分袋裝,提拿時讓重量能平均分攤於兩手,並將物品靠近身體。

(2)以手挽、手提、手勾的姿勢輪流變化提包包,每10分鐘換邊一次,能避免單側肌肉用力過度,減輕雙手負擔。

(3)單側揹包包,肩膀容易不自覺抬高,使身體傾斜,如果物品很重,更容易讓身體歪一邊,因此不需移動時,最好將包包放下,減少身體負擔。

(4)盡量使用雙肩後背式背包,讓背包中心靠近背部,分散肩背部壓力。尤其是背包重或需要走比較遠的路時。

2.平日可加強肌力訓練或阻力訓練(resistance)!

60歲以後肌力會減少20%,及早練肌力,以防止關節受傷。至少每星期 2次運動訓練,每次重複8~10回。

定期的肌力訓練好處不少,將肌肉練粗一點,提升肌肉關節組織的整合性與力量,強化肌力可以吸收撞擊力,防止受傷。如果遇到較大的撞擊力,肌肉已將衝擊重力吸收掉,雖然肌肉會受傷,但是對骨頭來說比較不容易斷掉,能把傷害降到最低。

3.日常進行伸展運動與本體神經訓練

平時可以練習保養關節的運動,以及本體神經訓練,包括肌肉、肌腱、神經的整體訓練,亦可幫助預防關節傷害。

4. 安排周全的調適計劃與訓練,每週3次有氧及無氧運動

最好定期每週3次進行有氧運動、無氧運動,同時鍛鍊肌肉耐力與強度,可以降低傷害發生時的嚴重性,把傷害降到最低。有氧運動如跑步、腳踏車、游泳等,必須心跳增加到平常的1.5 倍,呼吸增加到平常的2 倍,持續20 分鐘以上為佳,也才能達到減重的目的喔!

5.遇到突發性疼痛或關節受到急性傷害時,先以冰敷消炎,不做不適當的按摩、矯正

若關節受到急性傷害,應先冰敷消炎,如果此時進行不適當的按摩、矯正,或使用「祖傳祕方」(常含類固醇或其他未經檢驗之藥品),通常會讓受傷情形更加嚴重。

特別是病人因為沒照X光,在不知有骨折的情況下就接受按摩、整骨,結果骨折斷裂的部分卡住,讓情況惡化。曾有父母帶手腕腫脹的孩子到國術館就醫,對方說「這應該是關節移位,拉一下就好了」結果在拉的過程中,骨折斷裂的部分卡住,更拉不回去。另外一個例子是半月板破損,病人在急性矯正之下,讓整個半月板破裂得更大!原來的傷勢還能用縫治法治好,後來只能剪掉,導致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時間往前推!

6.避免在身體狀況欠佳或生病時從事運動或比賽;運動時需佩戴保護性佳的安全設備,並確認場地照明充足

身體狀況不佳時,就不要勉強運動或參加比賽,以避免因體力不佳而導致受傷。運動時也要做好萬全準備,例如溜直排輪時要戴護手、護膝,護手是必備的基本配備,一定不能少,因為跌倒時手腕最容易受傷,護手能發揮較大的保護效果。

7. 避免用針灸來治療急性韌帶或肌腱傷害

傷口腫起的周遭要特別小心感染!急性受傷時,記得要避免針灸。曾有病人在受傷的急性期時接受針灸,結果感染到蜂窩性組織炎,為病情增加意外的變數!肌腱或韌帶受傷時,通常會流很多血,平常我們皮膚表皮都有細菌,因為有皮膚阻隔不會造成什麼問題,一旦被蚊子叮咬或針灸扎了一個洞,細菌跑進皮下就會有事,造成皮下組織蜂窩性感染。

因此,肌腱或韌帶急性受傷腫脹時,腫起傷口的附近必須特別小心感染,盡量不做侵入性的動作,連注射類固醇也盡量避免。

8.從事運動前有適當的暖身運動。進行運動,開始感到疼痛時就應該休息

量力而為是運動的基本原則,建議初期可以從簡單、活動量少的類型開始,如果第二天疼痛加劇,就表示運動過度。

9.養成睡眠充足的習慣,避免飲酒過度、遠離毒品,預防注意力渙散

10.感到疑惑時,隨時向專業醫師諮詢相關問題

本文摘自三采文化出版《跑、跳、走到100歲!骨科名醫韓偉私房關節養護術》

http://yahoo.top1health.com/Article/269/16616

www.compartmen.com

文章標籤

中正骨科洪榮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國人聞癌色變,平均不到6分鐘就有1人罹患癌症。醫師指出,國人對於癌症治療仍有許多錯誤觀念,其中包含不少病友因聽信偏方,延誤黃金治療期;事實上,台灣治療癌症方式和美國沒有太大差異,但死亡率卻比美國高,關鍵還是在「病友」身上。

 

癌症希望基金會理事長、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醫師表示,根據國民健康署99年最新癌症登記資料,全台癌症新增人數已衝破9萬大關,相當於每5分48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癌症。

逃避癌魔 延誤黃金治療

在全台90,694位癌症病友中,雖然看似近9成的病友接受治療,但臨床發現不少病友因為害怕面對、不知如何面對,或以不適當的方式面對,常拖到癌症已轉移至其他部位,或症狀嚴重到無法忍受時才願意治療,往往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。

再進一步分析癌症死亡率,發現台灣高於美國,這應非台灣癌症治療技術不如美國,而其中一個因素可能是癌症病友錯失黃金治療期的比例偏高有關,治療觀念有待加強,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加強。

 

抗癌關鍵 自己才是主角

為了減少這種遺憾,財團法人癌症希望會集結過去第一線病友服務經驗,並邀請癌症醫學會、腫瘤護理學會聯手打造「4GOOD抗癌關鍵」,由醫護專業團隊揭開治療過程中的4大密碼,讓病友與家屬不再恐懼害怕。

GOOD 1. 認識它/認識癌症期別與細胞形態:

治療癌症的”武器”越來越多,即使是同一種癌症,每個人的癌症期別、癌細胞形態、基因形態皆不同,先瞭解自己的「癌症身分證」,才能進一步對症下藥。

GOOD 2. 正視它/尋求正確醫療資訊:

現今醫療資訊發達,病友獲取資訊的管道很多元,像是到「臺灣癌症資源網」尋找有癌症診療品質認證的醫院或病友支持團體,就醫時也可尋求不同醫師的「第二意見」。

GOOD 3. 瞭解它/瞭解專屬治療方式:

以前癌症的臨床治療,常把歷年來累積的用藥經驗當成治療「公式」,不過並非對每位病友都有效;目前已走向個人化治療,依據病友的腫瘤大小、位置、期別、需求,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。

GOOD 4. 打敗它/堅持治療不要中斷:

除了醫療團隊的協助,病友本身的自我調適也非常重要,除了控制飲食、適當運動與充足睡眠,也要保持正向、積極的心態,不輕易放棄治療。

★《防癌小錦囊》從增強自身免疫力開始~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top1health.com/Article/233/16397

文章標籤

中正骨科洪榮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糖足免截肢!周邊血萃取再生因子

糖尿病患者一旦血糖沒有控制好,就容易造成四肢神經微血管病變,進而發生足部潰瘍,甚至面臨截肢的厄運。醫師表示,如果足部照護不佳,就會因小傷口造成不易治癒的慢性潰瘍傷口,但透過利用周邊血萃取生長因子注射到患部,可使糖尿病與洗腎患者減少截肢遺憾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top1health.com/Article/43/16593

文章標籤

中正骨科洪榮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睡覺時總是翻來覆去,綿羊都數到數不清了,眼睛卻還是瞪著天花板,怎麼樣就是睡不著嗎?童綜合醫院營養治療科陳俞穎營養師表示,想要一夜好眠,其實從飲食方面著手最簡單,4種容易造成失眠的地雷食物,在晚餐或是睡前就要特別注意避免攝取。

 

睡覺時總是翻來覆去,綿羊都數到數不清了,眼睛卻還是瞪著天花板,怎麼樣就是睡不著嗎?童綜合醫院營養治療科陳俞穎營養師表示,想要一夜好眠,其實從飲食方面著手最簡單,4種容易造成失眠的地雷食物,在晚餐或是睡前就要特別注意避免攝取。

 

導致失眠4大地雷食物

1.高脂飲食

肚子餓容易使人睡不著,但宵夜良伴經常是香噴噴的鹽酥雞、薯條等炸物,再加上一杯好喝的珍珠奶茶,但這樣的宵夜恐怕是滿足了口慾,卻影響睡眠;因為這類食物不但份量多,且油脂含量特別高,容易延長消化時間,進而影響睡眠品質。

2.辛辣刺激食物

酸酸辣辣滋味好又開胃,但如果在晚上或宵夜食用,太辣的食物(辣椒、花椒、大蒜、芥末、胡椒、生薑等)容易引起腸胃不適,或造成胃灼熱感,令人難以促進睡眠的氛圍,嚴重者甚至整晚跑廁所。

3.酒精

許多人常以為喝酒可以助眠,但其實喝酒雖然可以讓人快速入睡,但當酒精代謝後,半夜有可能突然清醒,再也睡不好,甚至還可能會出現宿醉現象,降低睡眠品質。另外人體對酒精的依賴性會逐漸增加,若想靠喝酒來助眠,最後恐造成無法節制、愈喝愈多的情形,長期下來就養成酗酒習慣。

4.咖啡因

咖啡因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,富含咖啡因的食物除了咖啡之外,在綠茶、烏龍茶、碳酸飲料、巧克力中也都有,盡量避免在睡前攝取。

 

避開了讓你睡不好的地雷之後,如果想要提升睡眠品質,選對食物也很重要。陳俞穎營養師表示,在晚餐或睡前當肚子飢餓時,可以健康攝取而幫助睡眠的食物大致上可分為3大類。

有助睡眠的3大類食物

1.富含色胺酸的食物

色胺酸(Tryptophan)是天然胺基酸的一種,為大腦製造血清素的原料;而血清素的作用在可減緩神經活動、讓人放鬆、引發睡意。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如乳製品、堅果類(葵花子、芝麻、南瓜子)、蜂蜜、雞蛋等。但須注意乳製品選擇以脫脂或低脂為佳,而堅果類屬油脂類,過量攝取將不利於體重的控制。

2.富含纖維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

過度飢餓容易使人睡不著,如果非要吃宵夜的話,可以選擇高纖低醣的食物;如一份水果(棒球大小的水果一顆)或是一碗麥片粥再搭配一杯富含色胺酸的溫牛奶,就是一份助眠又健康的宵夜。

3.富含γ-胺基丁酸(GABA)的食物

人睡覺後可消除疲勞,是因為睡眠時會產生γ-胺基丁酸,這是一種人體可自然產生及合成的胺基酸,能調節交感神經系統之作用,以抑制或阻斷神經細胞過度興奮,具有消除神經緊張,舒壓安眠的功能。因此可多攝取富含GABA之食物,如發芽米、蕈菇類、納豆、番茄、味噌、南瓜、高麗菜、泡菜等。

陳俞穎營養師補充表示,良好的睡眠品質不僅能幫助隔天思慮清晰、活力百倍,也是讓體內賀爾蒙正常作用,維持新陳代謝、健康享瘦的重要關鍵。掌握以上幾點食在重要的要素外,再搭配規律作息,適度運動,以及就寢前先養成培養睡眠情緒(播放輕柔的音樂、少看易使情緒起伏激烈的影集、避免使情緒緊張的遊戲、維持良好舒適的睡眠環境),就可輕鬆擁有一夜好眠!

 

資料來源: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失眠是飲食惹禍-別碰4種地雷食物-043530185.html

文章標籤

中正骨科洪榮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預防骨質疏鬆,用陽光「保養骨頭」

許多台灣人誤以為服用「維骨力」,可以治療骨質疏鬆,這是錯誤的觀念,最好的「維骨力」就是陽光。醫師建議,進入冬天,台北人每天至少要曬35到42分鐘太陽,台中、高雄要曬15到20分鐘,體內才能有足夠的維生素D。……

 

http://www.gvm.com.tw/webonly_content_183.html

資料來源:遠見    作者 / 黃漢華 發表日期 / 2012/11/15

文章標籤

中正骨科洪榮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膝蓋自我檢測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szCGGhylVY

文章標籤

中正骨科洪榮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3